新闻中心
31
2021.03
3月29日,学生处在正德楼229会议室组织开展2020-2021学年第四期心理案例研讨会,贯彻落实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春季学生心理状况排查、对心理高危学生的管理与疏导等相关工作。学生处处长吴冰、副处长徐贤明、各系(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成员参加研讨会。 会上,学生处处长吴冰强调了心理健康工作规范化推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和保障,要求各系(二级学院)务必重视并推进。随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反馈了全校春季心理排查情况,并针对某一危机案例作了简要分析,各与会人员就此案例展开研讨。接着,心理健康中心李雪演示学工系统平台三级报告网络操作流程,各系院交流了跟踪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最后,徐贤明强调,在学生的日常关注和跟踪过程中,要增强材料收集和朋辈资源意识,把握学生一手动态,在有突发危机时有备无患。 据悉,为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提升思政队伍的心理育人水平,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将在本学期持续推出知识型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训课堂,针对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开展系列教育,并定期开展案例研判,加强医校联动,家校互动,共同助力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稳定。
23
2021.03
在“3.21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学校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举办“规律睡眠,健康未来”系列活动,倡导健康睡眠方式,宣传和普及正确睡眠知识,活动共吸引了近1500人次参与。 3月19日-20日,通过线上软件开展“悦知·科普测试”活动,内容涉及睡眠卫生和习惯的相关知识。两天内,共有868名学生参与竞答,其中百余名学生交出了满分答卷。 3月20日,学生处邀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睡眠中心副主任郑天生医生为我校师生开设“悦知·医校课堂”。郑医生讲授了拥有良好睡眠的方法,并对线上提出的问题和困扰进行耐心解答。 根据《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学校将以系列活动为契机,唤起全校师生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大家形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13
2021.01
1月11日,学生处在正德楼301会议室召开2020年秋季心理研判会。党委副书记夏晓军,各系(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学生处负责人,心理健康中心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对2020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并重点分析了新生心理普查访谈情况和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情况。陈冬瑞表示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今年新增心理障碍确诊人数和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长,引发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来自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学业压力方面,因此需重点加强家校宣教工作、增加人际专题活动、提升学业和职业规划指导等。此外,会议还通报了本年度在校生的总体心理状况和心理危机干预、咨询服务情况,与会人员对接下来的心理健康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会上,夏晓军肯定了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并对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要求。他指出,学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抓牢基础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要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不断深入研究,提升心理工作的科学性。
12
2021.01
为发挥朋辈教育力量,传播青春健康知识,1月10日,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爱青春 同伴行”朋辈教育活动在阳光小筑成功举办,活动分4场进行,由20名学生同伴讲师带领,近200名学生参与。 活动开始,学生讲师与同学们共同制定了本次活动的规则“尊重、保密、倾听、分享”。随后,学生讲师让同学们判断错误的“性”言论并且扎爆对应的气球,以此互动环节引入了第一个主题“爱与性”,学生讲师让同学们分享交流对于恋爱与性的看法,并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性爱观,维护自身健康;在第二个主题“我独一无二”部分,学生讲师通过提问“人出生的概率是多少?”、发起“仍报纸、找目标”小游戏等方式引导同学们认识自己、确定人生目标;在“人际关系”主题部分,学生讲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让同学们学会运用“拒绝三部曲”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在“媒体与生活”部分,通过鉴赏广告、音乐等内容,同学们感受到了媒体的力量,同时也在激烈的探讨中认清了媒体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学生讲师也呼吁同学们正确利用媒体,避免被媒体误导和“网络成瘾”。 据悉,朋辈教育是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心理健康中心重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朋辈讲师,通过游戏互动、情景体验、交流探讨等轻松亲和的方式引导同辈群体积极表达自我,深入学习青春健康知识,以营造珍爱生命、热爱青春、健康生活的校园氛围。
18
2020.12
12月17日,学生处在教师发展中心615组织召开了辅导员心理专题研讨会,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主持,学院专兼职咨询师和各系、二级学院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导员参加。 会议第一议程是各系(二级学院)心理辅导员总结汇报本年度心理工作开展情况,也提出了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并针对他系所提出的学生工作问题也分享了自己的相关处理经验。 第二议程由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薛小莲老师以《心理初始访谈技巧》为主题与参会人员就与学生谈话的核心目标和要求进行了交流。薛老师从个案导入,分享了初始心理访谈的内容、方式、形式等方面的要点,以及提升访谈效度的细节把握。各心理辅导员在薛老师的引导下,纷纷从自身工作经历出发,分享工作案例,并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交流各学院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的优秀经验。 稍后,薛老师以学生个案为例,邀请与会老师们进行访谈模拟,结合访谈技巧进行情景演练。辅导员们结合亲身经历,在模拟出很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也积极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和应对之策。 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普遍表示受益匪浅。心理辅导员们表示对于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切入谈心谈话主题都有了新的体会和想法,对心理工作的开展有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01
2020.12
为进一步做好新生心理健康访谈工作,丰富新生班主任的心理访谈知识,增强助人能力,提升心理育人工作的实效,12月1日晚,我校100余位新生班主任参加了由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组织的新生班主任心理访谈技术线上培训交流会。此次培训由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主讲。 培训会上,陈冬瑞在简单介绍今年新生心理普测的结果后,依据班主任访谈要求、访谈步骤及访谈注意事项等三个方面,结合访谈实例与访谈技术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重点向班主任演示如何与学生建立关系,开启谈话。培训会结束后,陈冬瑞与新生班主任对目前遇到的部分学生案例进行了线上研讨。 培训会与案例研讨结束后,班主任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会不仅学习了如何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更加深了对心理访谈意义的理解,有助于调整自身工作的理念。
30
2020.11
11月30日,学生处在正德楼138会议室组织开展2020-2021学年第三期心理案例研讨会,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2020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2020年度全日制在校生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状况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全体新生心理测试和约谈等相关工作。学生处副处长徐贤明、各系(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成员参加研讨会。 会上,学生处副处长徐贤明强调了心理健康访谈工作的重要性与意义,要求各系(二级学院)务必高度重视,将访谈既当做是筛查的手段,更当成是与学生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始。随后,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阐述了心理普查访谈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说明了新生心理访谈工作具体任务以及特别注意的要点,对初步访谈案例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各院系交流了在心理健康普查和约谈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据悉,为了提升思政队伍的心理育人水平,团结心理育人和同辈力量,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将在本学期持续推出知识型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训课堂,针对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开展系列教育,并定期开展案例研判,加强医校联动,家校互动,共同助力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稳定。
28
2020.10
10月26日,学生处在正德楼102会议室组织开展2020-2021学年第二期心理案例研讨会,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报送2020级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2020年度全日制在校生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状况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全体新生心理测试和约谈等相关工作。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心理健康中心成员参加研讨会。 会上,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强调心理健康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并说明了新生心理健康测试和约谈工作相关事宜以及特别注意的要点,心理健康中心还对学工系统的重点关注学生信息库导出、心理委员信息填报等操作方法进行了培训。随后,各院系交流了在心理健康普查和约谈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据悉,为了提升思政队伍的心理育人水平,团结心理育人和同辈力量,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将在本学期持续推出知识型的心理健康素养培训课堂,针对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心理委员和寝室长开展系列教育,并定期开展案例研判,加强医校联动,家校互动,共同助力校园心理健康工作,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校园稳定。
12
2020.10
学生处开展2020-2021学年学生宿舍管理员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为提高学生宿舍管理员识别学生心理危机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宿舍管理员的育人作用,10月12日下午,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为我校学生宿舍管理员开展了主题为“大学生自杀高危人群的识别技术”的专题讲座。 会上,陈冬瑞老师从自杀的概念、自杀的相关因素、自杀的应激-素质模型和自杀识别的表格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培训。陈老师强调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心理问题表现比较集中的地方,宿舍管理员处在发现心理危机情况的第一线,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问题,关爱学生的同时需要掌握一些心理异常鉴别知识,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协助学校及时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学生宿舍管理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进宿舍,贴近学生生活。
29
2020.09
9月28日,学生处在阳光小筑组织开展2020-2021学年第一期心理案例研讨会,贯彻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强防范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通知》文件精神,交流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生处处长吴冰、心理健康中心全体成员、各系(二级学院)学工办主任及相关辅导员参加研讨会。 会上,各院系汇报秋季学期开学心理健康排查情况,以及在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心理健康中心主任介绍了在校生2020年秋季开学心理危机排查干预的总体情况、因心理问题休学学生复学的规范流程,并对学工系统的心理健康管理信息填报和操作方法进行了培训。随后,各院系交流了在心理健康排查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吴冰作总结讲话,她肯定了开展心理案例研讨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在今后工作中做到“五注重五加强”,即注重筛查和排查,加强动态监控;注重教育,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宣传,加强预防;注重培训,加强业务能力;注重研究,加强科学决策。希望大家做实做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据悉,心理健康中心将定期开展此类研讨会,形成以交流促研讨、以研讨促提升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进而提高育人效果和工作质量。
12
2020.06
为进一步推进学生心理评估、思想动态研判和危机预防干预工作,6月11日,学校在正德楼301会议室召开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危机研判会。党委副书记夏晓军,各系(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工办主任、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学生处负责人,心理健康中心成员参加会议。 会上,学生处处长吴冰汇报了从疫情开始至返校后我校心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从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排查、咨询与干预、队伍建设、宣传教育五个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校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对2020年春季返校心理排查情况作了详细汇报,针对复学前的排查情况、复学后的排查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了科学分析与汇报。工商系、信息系、瑞安学院围绕重难点个案处理情况及工作经验进行了具体汇报。 会上,夏晓军强调了常态化召开心理研判会的必要性和和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履行主体责任;提升干预成效,确保校园稳定;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保障措施。
25
2020.05
教你做个高情商的“职场小白”——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线上开展心理讲座
为帮助毕业生缓解情绪压力和提升职场适应能力,5月21日晚,我校心理健康中心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薛小莲线上开展“教你做个高情商的职场小白”主题讲座,500多名学生在线上聆听了讲座。 薛小莲结合自身经历和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职场沟通的六大误区,运用“因为……所以……”句式总结了在职场中沟通要避开“自以为是”“情绪化工作”“不拘小节”等问题,提示同学们在职场中不要再“踩雷”。讲座通过对人际关系模型进行分析,引导同学们建立“你好,我也好”的人际关系模式。在情绪管理方面,要学会先识别情绪,再去控制情绪。最后,讲座给同学们分享了职场沟通的五大原则,即“控制脾气”“不忘初心”“维护距离”“不离不弃”“充分尊重”。 由于受疫情影响,今年就业形势严峻,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以及初入职场的不适,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纷纷表示无论是应对当下的情绪压力还是未来适应职场环境、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都掌握了一些方法和增长了不少见识。
16
2020.04
心π有约·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家庭关系——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线上开展心理讲座
“疫情居家期间,同学们的家庭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跟父母交流更多了’、‘经常被父母嫌弃、说教’……”在QQ直播群,温州职业技学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老师与同学们围绕疫情下的家庭关系聊了起来。4月15日下午,为帮助同学们更理性地看待家庭关系和处理疫情下长期居家带来的亲子相处的困惑,该中心开展线上“心π有约?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家庭关系”活动,近80名学生参与。 陈冬瑞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生动的案例给大家介绍了疫情下的家庭关系特点及其变化。在直播互动中,有同学表示疫情期间家庭关系更加和谐了,也有同学感慨遇到了难题和困惑,经常与父母发生冲突。对此,陈冬瑞利用发展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相关理论分析了家庭关系里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冲突存在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引导同学们科学看待家庭关系里的冲突。最后,讲座给同学们分享了几个化解冲突的小妙招,即听懂父母的“语言”、调整可以改变的自己、增加“我们”,减少“你”和“他”。同学们纷纷表示似乎更能理解父母了,以后面对家庭关系时要换位思考,学会互相理解、沟通和包容。 据悉,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将结合疫情特殊时期教育环境和学生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文化节、生命教育、心灵下午茶和心灵影院等系列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探索更丰富的心理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05
2020.03
学习强国:每天背20个单词,每天做一件家务…… 温州高校开通心理热线疏导学生情绪
“老师,我呆在家11天了,围着客厅卧室转圈圈,耳边家人唠叨我在家懒着啥也不干,心里还惦记着专升本的事情,不由自主地焦躁心慌,有招不?”自学校的心理疏导热线公布之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收到了类似的学生留言。通过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专注于微信运动点赞或沉浸于晚不能睡早不能起的劲头中。 在开学时间延后的情况下,为引导学生从关注消极情绪转化为关注实际行动,从无所事事的迷茫者转变做充实假期的规划者,该校心理健康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发起“15天开心ππ秀”的小程序打卡活动。依据活动设置,每位参与的学生需为自己设置固定具体的打卡内容,如“每天背20个英语单词”、“每天为妈妈做1件家务”、“每天自己做早餐”等,并在固定时间完成打卡。 心得秀 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老师介绍说,若人突然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离,难免会有不适感,加上青少年易被手机中各类负面信息影响情绪,因此希望通过这样的线上活动,适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有计划有规律地看书、劳动、运动,有耐心有意识地寻找和父母宅家的美好,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远离焦躁。 美食秀 手工秀 活动自当天发起就吸引了160余位学生自主参与小程序打卡,同学们为打卡圈里的“小厨神”、“配音咖”、给妈妈染发的“好女儿”频频点赞。因封城在家的湖北籍学生小向同学也加入了打卡的队伍,他每日的打卡内容是帮妈妈做一道晚餐。他在打卡中写道“每天在家听各种播报,心慌意乱,大爱的我们出不去进不来,打个卡告诉你们我还能做菜,哈哈!”。打卡圈里的同学们看到后,纷纷留言鼓励并自发地开设了“战疫”祝福区,录制Vlog、配音视频等表达对战疫胜利的美好祝福。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source=share&art_id=7141032355305472433&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580863480692&share_to=wx_sing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0
2020.02
《浙江工人日报》宅在家腻烦了可咋办?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育人出妙招
■记者杜成敏 通讯员虞心婕 “老师,我待在家11天了,围着客厅卧室转圈圈,耳边家人唠叨我,自己心里还惦记着专升本的事情,不由自主地焦躁心慌,有招不?”自学校的心理疏导热线公布之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很快就收到了学生的类似留言。 通过朋友圈,该校心理健康老师发现,在开学时间延后的情况下,不少学生出现了类似上述的焦虑情绪。 为引导学生更关注实际行动,从无所事事的迷茫者,转变为做充实假期的规划者,该校心理健康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发起“15天开心ππ秀”的小程序打卡活动。 依据活动设置,每位参与的学生需为自己设置固定具体的打卡内容,如“每天背20个英语单词”“每天为妈妈做1件家务事”“每天自己做早餐”等,并在固定时间完成打卡。 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老师介绍说,人若突然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离,难免会有不适感,加上青少年易被手机中各类负面信息影响情绪,因此希望通过这样的线上活动,适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有计划有规律地看书、劳动、运动,有耐心有意识地寻找和父母宅家的美好,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远离焦躁。 发起活动的当天,就吸引了160余位学生自主参与小程序打卡,同学们为打卡圈里的“小厨神”、“配音咖”、给妈妈染发的“好女儿”频频点赞。 因封城在家的湖北籍学生小向同学也加入了打卡的队伍,他每日的打卡内容是帮妈妈做一道晚餐菜肴。他在打卡中写道,“每天在家听各种播报,心慌意乱,大爱的我们出不去进不来,打个卡告诉你们我还能做菜,哈哈!”打卡圈里的同学们看到后,纷纷留言鼓励,并自发地开设了战疫祝福区,录制Vlog、配音视频等表达对战胜疫情的美好祝福。 相关链接:http://epaper.zjgrrb.com/html/2020-02/06/content_2697061.htm?div=-1
09
2020.02
(2020年2月9日 《温州日报》 第2版) 本报讯(肖新华 孙颖亮)如何减少疫情对学生和家长可能造成的负面情绪影响?连日来,温州各级教育部门、高校、中小学纷纷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由专业心理咨询师负责接听,及时提供贴心服务。 “老师,我半个多月没有出过学校了,我很担心。”新疆学生远离家乡,在特别时期情绪难免波动。为了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调节,温州中学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校内活动,帮助学生转移注意力。另外,心理老师每天值班,从专业的角度带领学生发现身边的种种美好,增强心理能量。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中心开通心理疏导热线后,收到了不少学生反映出现心理焦虑的留言;永嘉县教育局心理援助中心针对这次疫情启动心理热线以来,10位心理咨询师轮流排班接听电话,先后接待了22位咨询者。 据悉,各校主要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形式向广大家长、学生推送抗疫期间心理防治小知识助其自我调适,并组织专业心理教师团队通过热线电话、QQ、微信等在线服务的方式,对有需要的学生和家长进行心理干预和疏导。
01
2020.02
“老师,我呆在家11天了,围着客厅卧室转圈圈,耳边家人唠叨我在家懒着啥也不干,心里还惦记着专升本的事情,不由自主地焦躁心慌,有招不?”自学校的心理疏导热线公布之后,温职院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师收到了类似的学生留言。通过学生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专注于微信运动点赞或沉浸于晚不能睡早不能起的劲头中。 在开学时间延后的情况下,为引导学生从关注消极情绪转化为关注实际行动,从无所事事的迷茫者转变做充实假期的规划者,我院心理健康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发起“15天开心ππ秀”的小程序打卡活动。依据活动设置,每位参与的学生需为自己设置固定具体的打卡内容,如“每天背20个英语单词”、“每天为妈妈做1件家务”、“每天自己做早餐”等,并在固定时间完成打卡。 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老师介绍说,若人突然长期与外部世界隔离,难免会有不适感,加上青少年易被手机中各类负面信息影响情绪,因此希望通过这样的线上活动,适当转移学生的注意力,鼓励他们有计划有规律地看书、劳动、运动,有耐心有意识地寻找和父母宅家的美好,在貌似“隔离”的环境中享受生活,远离焦躁。 活动自当天发起就吸引了160余位学生自主参与小程序打卡,同学们为打卡圈里的“小厨神”、“配音咖”、给妈妈染发的“好女儿”频频点赞。因封城在家的湖北籍学生小向同学也加入了打卡的队伍,他每日的打卡内容是帮妈妈做一道晚餐。他在打卡中写道“每天在家听各种播报,心慌意乱,大爱的我们出不去进不来,打个卡告诉你们我还能做菜,哈哈!”。打卡圈里的同学们看到后,纷纷留言鼓励并自发地开设了“战疫”祝福区,录制Vlog、配音视频等表达对战疫胜利的美好祝福。
23
2019.12
12月20日下午,学生处组织学院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各系(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辅导员和全体公寓辅导员在教师发展中心615室举行专题辅导员工作论坛。此次论坛分专题分享和文件讨论两个环节进行,学生处处长吴冰、学生处副处长徐贤明参加。 论坛上,各系(二级学院)分别汇报了本年度心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在完成日常跟踪关注和科普宣教的基础上,各系又展示了各自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丰富课余时间所采取的的特色做法,。随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芳芳老师做了题为《系部(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分享,她围绕系部(二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和思考启发等内容展开,结合自身在电气系的工作实际,详细介绍了如何精准关注重点学生、如何提高现实工作中的敏感度、如何高效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等,为在座的心理健康工作同仁提供了有效借鉴。 分享结束后,学生处心理健康中心主任陈冬瑞解读《精神卫生法背景下的心理健康工作与咨询要点》、《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与管理(讨论稿)》、《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定》等。同时,与会人员讨论解决系(二级学院)在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为下一步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宝贵意见。徐贤明老师在讨论中就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设等工作提出建议,他认为有序、有质、有心地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有助于把握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论坛最后,吴冰处长向各位心理健康工作者和守护在一线的辅导员们表达了感谢,同时他希望大家能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做好学情记录,分类分层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勤于学习,善于总结,通过案例分析、案例督导、讲座培训等方式提高实战能力,携手为平安、和谐的校园建设提供支持。
地址:中国·温州茶山高教园区(温州大学城) 电话:0577-86680000 传真:0577-86680090 电子信箱:wzvtc@wzvtc.cn
备案号:浙ICP备06027531号/经营许可证号:12330300470510558k 浙公网安备 33030402000329号